新聞資訊 2025-07-04
很多人在選購新風時,聽朋友推薦、看師傅介紹、比個價格就草草決定,結果入住以后才發現風量不足、噪音太大,舒適感大打折扣,甚至連空氣質量都沒明顯改善,花了錢卻懷疑是不是買了心理安慰。
問題出在哪?歸根到底,還是在選型、設計、安裝這幾個環節沒做功課。比如有些用戶為了節省預算,選了風量偏小的機型,靠新風根本帶不動全屋空氣,而一些主機雖大,如果家里空間較大,或者有地下室、長通道,還得額外計算風路損耗,不能簡單套公式,最終風在走,空氣沒換。
再說全熱交換功能,它到底值不值得?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這是不是噱頭,但其實,全熱交換就是新風系統中的節能小能手。它能在不影響換氣效率的前提下,回收室內空氣的熱量和濕度,讓外來的新鮮空氣變得不那么冷或不那么熱,減少空調或地暖的負擔。如果家在南方梅雨季明顯潮、北方冬天取暖成本高,那么全熱交換就是非常值得的配置。
布管方式,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大問題。有人以為反正就是管道通風,藏好就行,結果裝完以后風速不夠、風口不合理、甚至漏風、噪音。新風系統就像一個呼吸系統,氣流必須有條不紊地進出,如果進風和排風位置設計不對,或者彎頭太多、管道太長、風阻過大,風量就會被嚴重衰減,住戶感覺開了也沒風,其實不是機器不行,而是“堵”在了布管環節。
還有就是,如果新風用了兩三年從未清洗更換過濾網,新風效果下降也是情理之中。尤其在灰塵大或潮濕地區,新風機可能提前“罷工”,用戶以為新風機壞了、沒用,其實只是需要一場深度保養。
以及最容易被忽略,但后果最嚴重的問題。有用戶新裝完新風,發現吊頂不平、風口不對稱、噪音刺耳……一查發現風機直接吊在龍骨上,完全沒有減震。這類施工隨緣的新風,不但體驗打折扣,后期還很難維修,因為根本沒有標準可循。
那怎么判斷自家新風系統有沒有踩雷?有沒有辦法補救?其實有一套簡單的方法可以自檢一下。
1、看風口有沒有風,用紙巾貼在出風口測試,吸不住說明風量不足。
2、用空氣質量儀對比開啟新風前后的二氧化碳數值,如果數值長時間高于1000ppm,換氣明顯不足。
3、用耳朵判斷新風運行聲音是否連續、規律,若出現異響、震動,可能是安裝問題或設備故障。
4、觀察濾網,有無發霉、積灰情況,超過半年沒換濾網的,基本需要更換或清洗。
對準備安裝新風的家庭來說,最好的避坑方式就是在裝修前期就把新風納入整體設計,確保設備選型合理、風量計算精確、布管規避彎繞冗余。并優先選擇帶全熱交換的系統,不僅節能、冬天不冷風、夏天不返潮,還能保證更穩定的風量和空氣品質。
新風系統不是裝上就行的設備,它更像是一套和房子“量身定制”的呼吸系統。安裝前要重視設計,使用中要定期維護,出了問題更要找對專業的人。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,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新風干貨知識,千萬!別忘記!給小托點贊!收藏!加關注鴨~
分享文章
相關資訊
早在前些年,許多高端小區、別墅等都把中央空調作為家庭裝修產品的首選,因為它既有強大的功能性,又能顯得高檔大氣,盡顯主人氣質,身份。目前,中央空調以較多地納入廣大家庭使用,但部分用戶仍將中央空調與中央新風系統看做同一種產品,感覺功能應該差不多吧,認為新風系統+中央空調可以,但沒必要!
2025-08-22
一到夏天,新房業主最常見的煩惱就是:家里味道大,想開窗通風卻不敢。外面熱浪撲面,灰塵、蚊蟲、噪音統統跟著進來;關上窗,屋里悶得慌,還夾雜著一股說不清的裝修味。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:這是不是甲醛?尤其是有小寶寶、孕婦或者老人的家庭,更是心里直打鼓。
2025-08-21
托馬仕在市場調研中發現,很多業主在雨季解決潮濕通風問題,往往都是單單新風系統加移動除濕機搭配,而移動除濕機在除濕量和智能化上,都有一定的限制。不少業主也會選擇傳統空調“邊除濕邊制冷”的功能設定,但這些功能通常都不支持獨立開啟。
2025-08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