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 2025-06-09
買新風系統,有個誤區特別常見:風量越大越好。看到“500m3/h”的大風量,還帶全熱回收,立馬下單!但安裝上去才發現,風量過猛的結果,噪音大、氣流沖、壓差明顯,造成開著新風反而更悶、更不舒服。
這不是個別現象,是很多家庭“盲選風量”后的真實體驗。
風量的大小,確實影響空氣置換的效率,但它從來不是單一決定體驗的因素。更重要的是,這個“量”是不是和你的房屋情況、管道布局、使用習慣匹配。
風量的核心參考標準有兩個:居住面積和房間數。比如,100㎡的三房兩廳,正常所需的新風量在250~350m3/h之間就足夠。而如果你選了一臺500m3/h的機型,就會出現典型的“三高一低”問題:高噪音、高能耗、高風壓、低舒適度。
特別是噪音問題,大風量機器需要更高轉速,一開到中高檔,風機聲、管道聲、出風口風切聲混合交響,不在一個臥室還好,一旦裝在睡眠區,體驗直接打骨折。
除了噪音,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是室內正壓感。風量大≠換氣更好,如果出風強、排風弱,就會造成屋內壓強升高,窗門難關、衛生間返味、油煙倒灌,都是它在“搞鬼”。
而選對風量,則能實現真正的“人機匹配”:靜音、舒適、能耗低,運行更平衡。現在不少品牌開始主推“按需分風”的系統,比如托馬仕的新風方案,可以根據房間使用情況、空氣質量波動,自動調節風量,更符合家庭日常的動態需求。
說到底,新風系統不是買越貴越好,也不是風量越大越值。它是一個場景+配置的系統工程,選得對才好用。你需要的不是大馬力,而是剛剛好的體感和安靜運行的舒適度。
那么,怎么選到適合自己的風量呢?簡單粗暴但有效的方法是:居住面積 × 0.3~0.5 ≈ 所需新風量(m3/h)。當然,具體還要結合房型布局、層高、人口數量來做微調。
如果你家是裝修前階段,建議找品牌做一次基礎的風量評估和風管方案規劃,別一味追求“高配置”“高風量”。反而那些風量合適、靜壓夠用、熱回收效率高的新風機,往往才是真正物超所值。
如果已經裝完新風但體驗不佳,也不妨自檢一下:是不是風量調得太高?風機安裝位置是否太近臥室?風管有沒有布置不合理導致共振噪音?
最后再提醒一句:風量≠體驗,合適才是剛好。您如果還有什么疑問,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新風知識,歡迎隨時咨詢我們的客服~
分享文章
相關資訊
托馬仕在市場調研中發現,很多業主在雨季解決潮濕通風問題,往往都是單單新風系統加移動除濕機搭配,而移動除濕機在除濕量和智能化上,都有一定的限制。不少業主也會選擇傳統空調“邊除濕邊制冷”的功能設定,但這些功能通常都不支持獨立開啟。
2025-08-06
在很多新裝修家庭眼中,開窗三個月,放幾包活性炭,再加一臺凈化器,似乎已經是對抗甲醛的黃金組合。但真相是,大多數家庭入住時,空氣檢測仍顯示甲醛濃度超標,只不過鼻子聞不到而已。
2025-08-04
在裝修預算有限的現實面前,每一個裝還是不裝的決定,都是一場權衡游戲。中央空調、地暖、新風系統……聽起來每一項都重要,但錢包只允許你三選一,甚至只選一。于是,很多人把新風系統排到了最后,覺得開窗通風+空氣凈化器已經夠用,先裝空調和地暖再說。可真的是這樣嗎?
2025-07-30